2)71、此去通途37_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四千,五千也已经不算什么了,再往后发展,”

  赵其国对集装箱的情况了如指掌,“还会出现8000teu的超大型船舶。而经过这么多年的航运发展,世界各国早就形成了主要的航运干线,他们有他们的圈子,我们要向加入这个圈子,除非本身实力足够。”

  这一点,宋海深有体会,“亚洲,欧洲,北美,连成一个圈!但凡在这个圈上,能成为枢纽中心的,必然都是国际化的大都市,如果没有合适的港口和码头,最多只能成为别人的补给点,国际航运中心——要做到中两个字,就不能只是别人路途中的一道风景!”

  他说,“而要让他们把这里当做目的地,集装箱码头就必须建,不仅要建,还要做到高效率。”

  谢雁问,“沪城现在的集装箱吞吐量怎么样?”

  “每年大概五六十万——如果不是以前建的集装箱码头,”

  宋海苦笑着摇摇头,“恐怕还没有这个数字。”

  谢雁接到电话之后,就提前做了功课,“五多万……的确是少了点。”

  五多万,距离沪城要“国际航运中心”的目标,实在是差太远了。

  日国和韩国的集装箱吞吐量,每年能达到二三百万teu。

  而华国的港城,以及新加国,每年teu能达到上千万!

  可以说,沪城的年teu吞吐数量,连港城的零头都不够。

  这样的能力,显然无法在竞争激烈的航运港口中占有要地位。

  “之所以吞吐量上不去,有两大原,”

  赵其国说,“第一,我们的能力不够,虽然之前建过集装箱码头,但是沪城起步太晚了,我们缺少很多配套的设备,每吊起一个箱子,就要工人爬上集装箱顶部,行安装,然后在操作。大大提高了作业时间,后来,人家自己的船再来,自带安装工具,免得我们在去吊!”

  “就连最低的3000teu船舶,要来沪城,还需要减载。”

  他从不掩盖劣势,也不规避弱点。

  “第二,我们没有深水港。”

  没有深水港,大吨位远洋船舶无法停靠和作业。

  没有深水港,沪城在航运中永远就只是备选和补给站,无法成为航运的枢纽和中心!

  林铸江接过话题,说,“原,你们两应该也明白,”

  他看了眼已经看不见影子的沪城,还有远处平静的海面,“入海口的泥沙太多了。”

  按照交通部的计划,等泥沙整治好,已经是十年后,再建深水港,根本赶不上定的目标期限。

  更何况,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。

  “我们这次去的,真的是选好的深水港吗?”

  苏擎转身,海风吹起他的衬衣,他靠在栏杆上,问,“可是这儿,离沪城少说也有几公里。”

  船还在海上行驶,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。

  宋海说,“选址是一件很困难的情,我们考察了所有的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fwimg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